原標題:德國的“中國城”: 杜伊斯堡如何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門戶

山東威海港直達德國杜伊斯堡港的中歐直達班列,該班列每周一班,全程1.1萬公里,途中不解體、不重組、不卸貨,是山東省首列“點對點”中歐班列伴榔。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日報網8月3日電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杜伊斯堡都是一個充斥著鋼鐵與煤炭的德國西部工業(yè)城市庄萎,其高聳的煙囪將天空籠罩在陰霾之中踪少。然而,魯爾區(qū)(Ruhr valley)這個被煤煙污染的地方糠涛,似乎正在慢慢重新發(fā)掘過去那種連通世界的價值援奢。
據英國《衛(wèi)報》8月1日報道,杜伊斯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港口脱羡,也是80%從中國駛來的列車在歐洲停經的第一站萝究。
隨著唐納德·特朗普威脅性的關稅政策和英國脫歐產生的一系列貿易壁壘不斷推動歐盟和盎格魯圈國家之間產生裂痕,杜伊斯堡這座曾經繁華過的工業(yè)城市锉罐,正在見證德國和中國是如何加強經濟聯系帆竹。
每星期,大約有30列中國列車抵達杜伊斯堡內陸港口的一個大型集散站脓规,集裝箱里要么塞滿了來自重慶栽连、武漢或義烏的服裝、玩具和高科技電子產品侨舆,要么滿載德國汽車秒紧、蘇格蘭威士忌、法國葡萄酒和米蘭的紡織品挨下。
在杜伊斯堡的港口熔恢,火車鐵軌一直延伸到萊茵河的邊緣。貨物被直接裝載到船上臭笆,儲存在幾個足球場大的倉庫中以便進一步運輸叙淌,或者由火車或卡車運往希臘、西班牙或英國愁铺。
杜伊斯堡已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港口鹰霍。但多虧了“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地圖學家墨卡托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讀到的絲綢之路迎來了復興茵乱,使得這個港口正迅速成為歐洲的中心物流樞紐茂洒。目前,中國約80%的列車都將杜伊斯堡作為它們的第一個歐洲站點瓶竭,其中大部分都來自貫通了中哈邊境的霍爾格斯(Khorgos)和俄羅斯首都莫斯科(Moscow)的北絲綢之路督勺。
當地的政治家仍為這座城市與16世紀的地圖繪制者的聯系而感到自豪渠羞,但他們也贊賞中國現代的戰(zhàn)略者敏銳的眼光:他們指出,在上海機場展出的歐洲地圖上玷氏,杜伊斯堡的名字印得比倫敦堵未、巴黎或柏林都大。
“我們是位于德國的一座‘中國城’盏触。”杜伊斯堡的社會民主黨市長索倫?林克(Soren link)表示块饺。多年來赞辩,魯爾區(qū)工業(yè)面臨著長期結構性變革挑戰(zhàn),而杜伊斯堡一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87年授艰,數千名克虜伯(Krupp)鋼鐵工人在萊茵河上占據了一座橋辨嗽,抗議工廠即將關閉。這組照片在世界各地流傳淮腾。

2014年3月29日糟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陪同下,在西北部港口城市杜伊斯堡港口碼頭迎接一列來自重慶的貨運列車谷朝。
2018年杜伊斯堡的失業(yè)率為12%洲押,仍然是德國平均水平的將近四倍,但至少這座城市廣為人知的是另一番形象:四年前圆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杈帐,杜伊斯堡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受訪城市之一,用管弦樂隊演奏的傳統(tǒng)礦業(yè)歌曲來迎接了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到訪专钉√敉“有跡象表明,這座城市的重要性還會繼續(xù)提高跃须≌镜穑”林克表示,“杜伊斯堡可能會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門戶——反之亦然菇民【⌒ǎ”
然而,火車的返程路線對杜伊斯堡來說是個缺陷玉雾。從中國運抵歐洲的集裝箱每兩個就有一個從另一個方向運回翔试,而該港口只能從必須運回中國的空集裝箱中賺取五分之一的費用。
西方國家對中國制造的小玩意的興趣沒有減弱的跡象复旬,與此同時垦缅,進軍東方市場的主要歐洲產品之一是奶粉。
該口岸的首席執(zhí)行官埃里克?斯塔克(Erich Staake)承認:“這一比例過去曾是4:1驹碍,現在已經有所改善了壁涎,但對我們來說仍然不平衡凡恍。”作為前電視頻道經理怔球,他毫不謙虛地將口岸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歸功于自己嚼酝。自1998年上任以來,杜伊斯堡港的就業(yè)人數從1.9萬人陡增至5萬人竟坛。
斯塔克說闽巩,德國其他港口城市如漢堡(Hamburg)的港口運營“就像一個地主”,而杜伊斯堡則努力爭取新的貿易担汤,使其物流基礎設施現代化涎跨,甚至建立自己的鐵路公司。他正在建設一個新的2萬平方米的倉庫崭歧,使中國鐵路公司能在其中排列存放2000個集裝箱隅很。
斯塔克的抱負并不止于此。他表示率碾,對于杜伊斯堡來說叔营,要在新的絲綢之路上永久立足,中歐之間的鐵路運輸需要超越其他貨運方式所宰。
重慶和杜伊斯堡之間的鐵路運費幾乎是船運的兩倍绒尊,但只需要12天,而船運需要45天歧匈±莩辏空運費則至少是鐵路運費的兩倍,但平均只需要5天件炉。如果我們能進一步縮短交貨期勘究,平均減少到10天以下,那么就會有更大的潛力斟冕。
在過去8年里口糕,居住在杜伊斯堡的中國公民數量翻了一番,但基數較低磕蛇,只有568人景描。當地的杜伊斯堡-埃森大學(Duisburg-Essen University)設立了孔子學院,吸引了德國大學內數量最多的中國學生秀撇,其中大部分學生學習工程和經濟學超棺。他們支持越來越多的相對正宗的亞洲快餐連鎖店,現在它們正在與上一代移民引入的印度烤肉串店競爭呵燕。
當地的中國企業(yè)數量也有所增加棠绘,自2014年中國國家領導人訪問以來增長了50%,但同樣總數較少,只有90家氧苍。與新絲綢之路上的其他城市不同夜矗,這個港口仍然是德國人經營的。

斯塔克認為,中國到杜伊斯堡的行車時間仍然過長赡突,原因主要不在亞洲鐵路公司上对扶,而是出在加入工會的歐洲鐵路公司身上:列車平均需要6天才能完成從波蘭-白俄羅斯邊境的布雷斯特(Brest)到杜伊斯堡的1300公里的旅程,而從重慶到白俄羅斯的10000公里往往是在5天內就完成了惭缰。
“中國和哈薩克的火車每天可以行駛數千公里辩稽,他們真的很努力工作,真的難以想象从媚。當然,我們正在努力弄清楚為什么會有這么懸殊的差距患整。你知道拜效,我們有那么多火車司機工會,而波蘭也好不到哪里去各谚〗艉叮”斯塔克表示。
在杜伊斯堡市博物館昌渤,游客們仍能聽到工人們的哄鬧赴穗,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因鋼鐵廠的關閉而罷工。按下隱藏在由魯爾區(qū)原煤制成的墻上的按鈕膀息,就可以聽到這段錄音般眉。
在博物館的入口大廳里,一堵墻用所有塑造了這座城市的移民工人的語言歡迎著游客——從庫爾德語到希臘語潜支,再到波蘭語甸赃。但目前,普通話或粵語的“歡迎”還沒有出現冗酿。